你身边有没有那种人:从小特别懂事河南配资公司,遇事不急不躁,跟谁都相处得舒服?
如果你去追问他小时候的生活,十有八九会听到一句——“我小时候经常跟爷爷在一起。”
你可能想不到,孩子长大后那种待人接物的分寸感、面对生活的态度,有时候不是爸妈教的,也不是学校给的,而是来自他们的爷爷。
我说这话,很多人一开始还皱眉:爷爷?现在不是都说“父母影响孩子一生”吗?
可我见过太多例子,越发觉得,爷爷对孙辈的影响,很多时候不比父母少,甚至有些方面更深远。
01
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,孩子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。
我认识一个朋友,小学放学后总是去爷爷家写作业。那时候冬天冷,屋里炉火噼里啪啦地响,爷爷一边烤着红薯,一边戴着老花镜修一把坏了的椅子。朋友跟我说,她小时候就觉得:爷爷的手永远有事做,从来没见过他闲坐抱怨过什么。
后来她工作了,面对加班、面对生活的琐碎,总觉得没啥好抱怨的。
展开剩余81%“这点事算什么,我爷爷年轻时候一个人修了整整一条村子的木船呢!”
爷爷如果勤劳,孙辈就会觉得努力是很自然的事;
爷爷如果豁达,孩子就会学会笑着化解尴尬;
相反,如果爷爷整天唉声叹气,抱怨“日子苦啊人心坏啊”,孙辈耳濡目染,也容易学会用负面眼光看世界。
这些东西,父母再怎么说教都没用,因为它是“潜移默化”。
孩子不记得爷爷具体说过哪句话,但记得爷爷坐在门口晒太阳时那种安然的样子;不记得爷爷具体讲了哪个笑话,但记得他笑得眼角皱纹全挤在一起。
02
说实话,父母有时候太忙,也太较真。
尤其是孩子上学之后,父母总盯着成绩、盯着规矩,一不小心就让孩子觉得自己“达不到要求”。
而爷爷就不一样了,大多数爷爷在带孙子孙女的时候,是没有太多“养育焦虑”的。
我小时候犯错,被我爸批评得脸都红了,一转身就跑去找爷爷。爷爷连问也不问,先是递我一块热腾腾的糖蒜,说“来,吃个压压惊”。然后慢慢听我讲事,还时不时骂我爸一句“孩子还小,凶什么凶”。那一刻,你就会觉得,天塌了还有一个人站在你这边。
心理学上,这叫“情感缓冲区”。
孩子在外面受了挫折,或者在家里被批评时,有一个永远不嫌弃他、甚至会护着他的长辈,这种安全感,会让他长大后更敢去尝试,也不怕跌倒。
而且爷爷往往比父母更有耐心。父母回家忙着做饭、收拾家务、批改作业,爷爷却可以一下午陪着孩子在院子里逗猫、捉蚂蚱、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。你别小看这些故事,它们在孩子心里就是“另一种世界”的窗口,让他知道生活不只有分数和排名,还有稻田、河流、老朋友、和一辈子不变的爱。
03
爷爷的陪伴,是家庭的“温度加热器”。
饭桌上,他总是坐得不慌不忙,先给每个人夹菜,再自己动筷子;
逢年过节,他会笑着把红包塞进孩子口袋,还神秘兮兮地说一句“别让你爸知道”。
这些细节,比任何大道理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这个家,是有人替你留温度的地方。
我还见过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:
那些从小跟爷爷关系特别近的孩子,长大后普遍更会照顾别人感受。他们懂得在热闹的时候多照顾安静的人,懂得在别人尴尬的时候打个圆场,这种“分寸感”,往往就是在爷爷那里学来的。
因为爷爷的世界里,规矩和情分是并存的。
他既会教你尊重人,也会教你“有些事不用太较真”。
当然,不是每个爷爷都能带来正面影响
我得实话实说,爷爷的影响有时候也可能是负面的。
如果一个爷爷常年沉迷麻将、喜欢说消极的话、对生活怨声载道,那孩子可能也会学会这种“看什么都不顺眼”的态度。
所以说,爷爷在影响孙辈的同时,也是在把自己的一部分人生“复制”给下一代。
这是一种无声的传承,好的坏的,都会被继承。
在很多家庭里,爷爷这个角色被低估了。
大家在讨论育儿的时候,总是绕在“父母怎么教育”这个圈子里,却忘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只包含父母,还有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。
而爷爷,往往是那个能给孩子提供独特精神滋养的人,他的人生态度、他的生活节奏、他的处事方式,就像一块“压舱石”,让孩子心里有底、有方向、不容易被风浪打翻。
辣妈语录:
我一直觉得,家庭是一个多代人的合唱,不是父母单打独斗。
爷爷的存在,不只是家谱上的一个名字,而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。
有时候是温暖的黄灯,让你在黑夜里不害怕;
有时候是稳重的航灯河南配资公司,让你知道哪边是岸,你觉得呢?
发布于:河南省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